山南水北,林角崖尾。

B站@崖尾尾尾。小红书@林角崖尾。

学习+手帐+手写。

西南大学法学院大三。

全力以赴,不再辜负。

  林角崖尾  

我流高考复习攻略——语文(多图)

作文  英语攻略 


  语文一直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也是我觉得提分最简单的,所以就先从这里开始啦。

  这个被迫窝在家里的寒假我翻到手机相册,里面有很多当时拍给别人的照片。2019级这一届,我的同学里有很多选择了复读,他们找我要我的语文复习资料,我有些是拍照发过去,有些是复印了寄过去,总之为此好好地整理了一遍我的复习思路。过了这么久,我已经在大学里度过了一学期,关于高考简直像是上辈子的事,但看着这些图片还是回忆起来了,那些我考完后想要与大家分享的东西,因此今天整理了一下想发出来。

  说实话不知道现在卷子有没有什么改革,而且不同地区的试卷差别好像也挺大。所以大家主要还是看思路吧,一些具体的东西现在用不上了就别管。

  我是2019级全国二卷,平时语文成绩是稳在120~130,老师预估我高考语文分数下限是125(结果果然也就125……)。我觉得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因为这一科选择题分数占比重,差距都是在选择题上拉开,有时候少错几个或多错几个分数就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所以偶尔考上130并不具有参考性,关注点应该放在下限。

  所谓下限就是最低分,排除了运气成分,那差不多就是你真实的实力体现,蒙的都没对,对的都是真的会。

  我之所以认为语文提分很快,是因为每次考试下来,我们全班的成绩单会投影在大屏幕上,我看了一下,排名在我前面的人当中,往往没有一个人语文比我高,甚至会出现90这样的低分。他们在学习上未必不是比我勤奋比我有方法,但语文成绩却不理想。很多学霸来找我问语文怎么学,还整得我受宠若惊,我跟他们沟通之后发现了语文这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

  它也像数学一样有公式有模板,像英语一样需要语感,像文综一样需要背。但问题是,数学公式近乎万能,熟悉母题后几乎可以解决压轴以外所有的题,但语文题变化太大,而且判卷趋势是公式化的答题点给分越来越低(我们学校的规矩是但凡表达不具体,疑似模板,可以套用到其他同类型题目上,一律不给分);英语的语感可以通过短时间内刷大量阅读而训练出来,但对于语文来说,语感这么玄学的东西你不可能高考前看大堆大堆的著作,既没时间,可能也没效果;语文需要背的东西都挺简单,同学们从小学就开始背,所以出题人明白得很,他要考的就是记忆盲点,很多时候考前十拿九稳,卷子发下来默写题全错(真的,我们学校出题的不是人,默写考得刁钻至极,还放言要走在高考前沿)。

  说了这么多,那咋办呢?我也不能保证我总结的东西都有用,只是给大家作个参考。

  我高考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总结总结再总结,多余的资料都甩掉,只留下最关键的东西。以下。


第一题:实用类文本。

  常规的什么说明文学术论文,三道选择题根据原文找不同,都练得很多了我也不多讲,这个就是练,练一百篇真的有收获。我高三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拿着这种题去找老师争论,他总说“你要揣摩出题人意图”,我最开始觉得很扯,出题人什么意图,他就意图我一分都拿不到。但后来真的慢慢开窍了,考的角度不难猜,咬文嚼字,障眼法,纠结程度与时态,在你注意细节的时候猝不及防偷换概念,这些把戏见多了也就不放在眼里了。

  我要说的是人物传记,这个考得比较少。


  我现在手头上找不到当时的资料来举例子,就简单解释一下。这种类型的文本要先浏览一遍,整体把握人生经历,然后划分层次(一篇文章讲述一个人,每几段话就会换一个角度表现人物不同侧面,大体是这样),从人物的言行和他人对其的评价上把握人物特征,答题时着重注意文中的过渡段落和文末的相关链接(往往会在答案里作为一个点),答题思路是概括+分析,也就是先概括文章中的内容,再针对题目做分析,二者缺一不可,会扣分的。

  这就是所谓语文题的模板。

  时过境迁,都上高中了,指望着靠小学那套“运用了……表现手法,体现了……思想感情”的公式是行不通的。一个模板,是指你遇到这种题应该从哪些地方思考从而得出答题点,但答案一定是你现场想的,即兴组织语言,而不能够是拼命回忆以前做过的题,期望能从那里得到正确答案。

  我总结的这个小小的答题攻略,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讲,我做笔记,下课的时候我思考,我练习做题,我和老师讨论,最后得出的东西。我记在我的二轮复习的资料上,廖廖几笔,这样就够了,最重要的不是这几笔,而是我能写出这几笔所经历的过程。

  

第二题:大题目叫什么文本我都忘了(挠头),总之是小说/散文二选一。

小说



  答题怎么答?小说题,千变万化逃不出A.人物、情节、主题B.内容、结构、情感,答完这几个角度感觉还差点意思,那就加上环境背景、效果技法作者、读者

  前面的AB不用我细说,你们一定已经写过几百遍了。不,还是说一下,比如作用题(能不能删掉……,为什么这么写,或者直接问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特征,使形象更饱满;给情节增加波折,更具可读性;体现了……的主题,或者深化/升华主题(有没有人分不清深化和升华?应该没有吧);使文章内容更完整,结构更严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还可以添加的就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大背景下分析,这一点与主题和人物相关联;效果技法就是什么照应啦伏笔啦描写手法啦,与情节、内容等相关联;作者就是作者的意图,与情感相关联,读者就是读者的阅读体验,什么增加真实性(可信度),什么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丰富你答案的语言。


  这道题提醒了我,看我红字部分写的,答题时很容易忽略变化,这个要额外注意。

  还有一些典型题,比如以物为题有什么作用,必答的是①线索②象征,以小见大;问到叙事特点,必答①顺序(顺叙不用特意答,倒叙和插叙补叙必答)②人称(第一/第二/第三,各有作用)③线索,以什么为线索是每一篇文章都必须抓到的。其中插叙和补叙的区别是一大难点,我图上写得很清楚就不再赘述。


  这道主人公的题也是,我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感觉很棘手,抓不到点,因此特意做了标记。

  这些都是我自己做题时容易答题漏点的题型(它们是很难运用我前面列举的那一大堆角度的典型代表),所以我特意写在总结的地方或者重点标记,多看。这就是你总结错题时那些题目的归宿,不是停在原地,而是被你拎出来反复理解用心概括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但是!所有的这些,我上面写的是为了举例说明,真正答题的时候绝对不能这么含糊,写内容不能就说使内容更完整,你必须说清楚为什么完整,怎么就完整了,还得是概括+分析那一套。

  我的经验是,答题要有诚意。诚意这个词可能有点好笑,其实意思就是,出题人辛辛苦苦选文章,出了这么一道题,你回答的时候,你要让你的答案看上去是经过思考的,是使得这一道题似乎与你答过的其他题不同的,是能证明你仔细阅读过这篇文章的。

  这样的答案,才是无懈可击。

  还有一点,答题点不在多,在精。你看到这道题只有四分,你开心了,只用答两个点,一点两分。做你的春秋大梦!首先,六分的题一般来说是三点没错,但四分的题很多时候其实是要求答四点,一点一分;其次,不要说废话,卷面空间就那么大,你能保证你的每句话都能拿到分吗?你必须保证。你要知道,卷面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你写上的每句可写可不写的废话,都是在浪费空间;最后,即使是传统的六分题,你答的三个要点里,也是有六个给分点的,不同的题给分点设计得不同,但你能做的就是,精炼语言,让你的答案值得起那六分。

  总结:点要全面,把能想得到的角度全部套上去思考一遍,挑最准确的下笔;近似的表达就放到一个点里,不要吝啬,不要搞成你答了三点在老师眼里却只有一点。


  这是小说题的二轮练习时所补充的。我们二轮练习及其刁钻,主攻偏难怪,因为常规题在上一张资料已经讲过了,所以这一张就全是寓言啊荒诞主义啊科幻小说啊这些稀奇古怪的文章,题目几乎不能用前面所说的常规角度来答。寓言和荒诞主义的重点我都写了,另外的那三个词“明暗双线”、“悬念”、“人物描写”,是我做题时容易遗漏的关键字,总结错题后特意写在这里提醒自己。

  所以复习知识库是要尽量不断填充扩容的,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要如获至宝,太惊喜了,你又可以给你的总结增添新的内容了。

散文


  散文题所有的知识点都在这张图里了!(对我而言)

  这里面的一些答题角度应该很多老师都讲过,大家也能看懂我就不多说,就说一下我们语文老师特色的部分吧(应该是独创,就是他自己的心得)。

  含义题:局部还原,整体追问。这个真是神了,散文题的精髓全部在这里。散文题向来很抽象很难把握,玄学中的玄学,尤其含义题,一不留神拿零分都有可能。这个八字技巧也很抽象,我解释一下,就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比如“文章中三次写到城市,有什么含义?”(原题目我真的记不清了,这个是我提炼出关键词是“城市”之后简化的问题),然后找到原文中的所有提及“城市”的地方,根据上下文进行初步理解,这是局部还原;然后联系整部作品的主题,揣摩作者意图,从整体上追问“为什么这样写”,答题时选择作用题部分我记的那些角度(①内容:景象物象形象世相②结构:根据语句在全文的位置选择统领/收束全文等③表达效果:赏析语言,点出手法)作答。

  


  用这个来举例,先圈出三处“城里”、“城市”,理解到作者的初衷是把城市和乡村作对比,文章主角是乡村所以是用城市来衬托乡村的某些特点。然后挨个分析,第一处,“城里的诗人”和“插秧的男女写不了诗”放在一起,表现了什么?用衬托的技法表现出插秧男女淳朴的人物形象;第二处,前后文在描写乡村景色,所以是侧面写出田园美景(景象);第三处,联系城市化背景乡村衰落(世相),理解“城市边缘回望乡村”这句话所隐藏的情感,同时,在结构上做文章,分析得出这里具有过渡的作用。

  这答案我打出来给你们看,好像并不难,但实际上,那一次我们年级几乎全军覆没。我能答出城市和乡村的对比,但对比结果是什么我说不清楚,我模模糊糊地写出“淳朴”等词,但没办法答出六个得分点,正是因为局部我没还原到原文具体处具体分析,整体我没能联系起文章主题来思考追问。

  不只是含义题,什么题都用得到这八个字,作用题/鉴赏题/行文思路题都要有这样的思考。

  散文形散而意不散,但作为学生的我们囿于它没头没脑的“形”,时常觉得它是东打一棒子西打一棒子,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而抓不到它的“意”。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米”,我觉得它是我见过最有价值的散文题,原题我不知道网上找不找得到,如果能找到的话可以看看。它的问题出得很有代表性,难度也够高,结合八字技巧思考一遍会很有收获。

  散文题还有个特点,就是你看答案,觉得自己好像也踩到了不少点,也还行,六分题拿两三分起底,只是阅卷老师太严苛的缘故。大错特错,四分是及格分,说明你入门了,思路正确,只是点还不够;从四分到五分又是一次飞跃,说明你点够了,只是答题语言还不行,不够清晰,语言有时候正是反映了思路,真的想透彻了语言就绝对是直击要害的。而两三分是什么情况呢?你运气好撞上了,用你的语文基础去胡乱一网,网到点东西,其实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完全没懂。

  最重要的一点,语言要具体!!!(参见前面说的小说题答题)


第三题:文言文(我知道正经题目不叫文言文,但是我真的忘了)

  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语感,然后是翻译能力,最后是实词的积累

  语感怎么练?左手第6版古汉语词典,右手《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好像也可,但我们老师主推的是《古文观止》,为了逼我们啃它,甚至每次大考小考出题都从这上面出(划范围划十几篇,考试考其中一篇,再另外出一篇完全陌生的)。不要买那种密密麻麻译文的版本,最好是简洁清爽。

  怎么读?不是你先把译文看了知道了大概意思再去读原文,那你不如不读,你浪费时间;也不是你刚看完原文懵懵懂懂就去看译文,那收效甚微;什么时候看译文?你自己把这篇文章读懂了,你能自己翻译了,你再去对照译文看看有无译错之处。不要盲目相信译文,有时候译文也并不准确,也许你的说法更符合原文,毕竟古汉语一个字能有那么多种解释,其中细微的分别值得你去细细琢磨,在你琢磨的过程中,语感就有了。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计较一个字。就是说,读就是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唯独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高一的时候老是缠着老师问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两种释义好像都行得通,不止是实词,我连虚词也要纠结。

  我的美丽语文老师告诉我,现代人解读文言文,尤其是高中语文的授课,是用我们自己构造的语法去套,套不上,不要硬来,你就放弃那些理论吧,你只管读,这是你祖宗的文字,你读得懂的。

  这么读下来,在考场上,我看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我能够顺利地从头看到尾。有一些生僻字我实在不知道,也没关系,这段话的意思我明白了,联系前后文一看,这句话的意思我也大致明白了,再看这个字,我总也猜得出来。

  另外,学校逼着我们这么疯狂地读古文观止,是在高一高二,高三我们开始总复习之后就不再要求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还在念高一高二,抓紧时间打这个基础;如果你已经高三了,不用花大量时间去读额外的东西,就读你们考试和平常练习的文言文,把它读透,读顺。

  再说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靠语感,但翻译是另一回事,你需要用现代汉语去解释古汉语,还得简洁准确。首先最重要的是句子通顺,这占1分;其次是关键实词,翻译准确一个词1分。我们学校扣分很狠,五分的翻译题,得分点经常有六个,错一处扣一分,全对才满分。这意味着,你不能错,你不能生硬。

  这就需要大量练习。


  这种小练习我做了九份,每一份都像这张一样,不是大概意思对了就行了,你得追求准确,更准确。实词,虚词,专有名词,特殊句式,语序,语气,都要准确。

  如果你愿意的话,顺便做一做上面那堆翻译,先别看我的答案,自己试一下,你会发现有些句子真的很微妙,没法直译,只能意译,有些实词你也很难在现代汉语里找到一个词来对应,这就需要练习,去接近正确答案。

  翻译题前面是选择题,考点通常分为断句/实词翻译/原文内容。断句靠语感,实词翻译靠积累,原文内容靠分析。这里说说判断选项对错的技巧。


  第一步就是迅速回归原文,对照,找不同。尤其需要关注事件中出现的对象,大家知道文言文最爱颠倒语序,用虚词来混淆视听,到底是甲打了乙还是乙打了甲, 要仔细看看,还有时候选项会偷换主角,张冠李戴,在我们对人名不熟悉不敏感的情况下打埋伏。

  还有一种常考的是,原文句子中有生僻字,选项翻译的时候就曲解这个字的意思,这种时候就要学会推断。这是一个高阶技巧,我讲不明白,也记不清楚了,我们老师专程用了一节课来讲的,有点玄,但是学会了就可以猜出大部分生僻字的意思。大概就是从偏旁下手,形和音,去找到和它相近的那个字,再反推这个字的释义。你们可以试试哈,或者去问问老师,我实在是想不起来那一黑板都写了些什么了。

  我隐约记得有道题,就是讲一个君主和他的男宠(?)饮酒作乐的场景,有大臣进来,他的男宠就,用了一个词,“更衣”。我们当时真是众脸懵逼,都是第一次遇到,不知道为什么有大臣进来男宠就要换衣服,然后老师说那是如厕的意思,大概是指委婉地回避。

  这种词遇到了就得猜呗,插上想象的翅膀,再用常识理智判断,平时更要多做题多积累多记忆。说到常识与理智,我就想起了曾经有道题,说有穷人鬻女,有些同学就放飞自我,一看上半部分是粥,联系饥荒的背景,大手一挥,“把女儿做成了粥”,太惊悚了,这就是典型地缺乏理智。

  定先后,说实话我忘了是啥意思,好像是说时间的先后,还是人物出现的先后……大家忽略吧。(挠头挠头)


  这是实词积累,这种练习我也做了很多很多张啊,就是要做,你不做你没法知道自己到底掌握没。我在实词上没吃多少苦头,我知道我很多同学背得痛不欲生,但我是高一的时候看古文观止就积累了大量实词,词永远要放到句子中去,只有看到它在句子里是什么样子,你才能真正理解它。



  这是我做过的练习卷,查漏补缺,真的是要查漏补缺啊,你查出来了,你要补得上。不要做了几十套试卷,你还是有那么多漏洞,进步要体现在你卷子上的笔记越来越少,你记在心里的越来越多错了一次不要再错第二次。

  尤其文言文,就是抠字眼,你搞混了一次,不及时弄清楚,你下次又会搞混,你记得这个点你复习过啊,但你想不起来复习的时候到底哪个意思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最终结果就是你的复习毫无作用。


第四题:古诗词

  话不多说,就一张图。


  干货都在图里。你们不要只看我写的字啊,我拍下来的还包括资料上原有的知识点,前面的图都是,不然我为什么要把我的总结写在一份资料的开头这里呢,就是为了复习的时候一起看啊。

  可以发现我写的总结都很简略,有答题角度,有答题语言与格式,有重难点关键字,都很重要,不重要的不配出现在这里。所以如果希望看完这篇这——么长的攻略后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的话,请认认真真理解我写的那些笔记,不是瞟一眼就完事了,要能答题时代入,否则看了当没看。


第五题:默写


  朝读背书的时候,都在复习了,你总不可能还有哪首是不会背的吧。那你朝读课背什么呢?背还不够熟的,背你刷题时做错过的,边背边勾画易错点,手别闲着,做标记,标记的意义不仅是你看的时候更容易看到,更在于你回忆的时候更清晰。


  还是要大量练习,你看,我第一题的那个“且”字就忽略了,因为它实际上不影响一句话的完整,很多这种字,都是记忆的盲点,背起来很通顺,但提笔一写就容易漏掉。

  我把我感觉容易错的三篇课文题目用红笔写在那里,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每次看到,都要再去默一遍。写的时候老是不顺手的句子也写在了那里,多写几遍,再不顺也得给我顺了。

  就是要达到倒背如流信手拈来的程度,要零出错,默写诶,送分题诶,这种题都失分还考什么试。不是会背了默写就能拿满分了,但凡出了一次错,都证明还不够熟练,99和100不是一回事,99分是你只配考99,100分是试卷满分只有100。

  

第六题:语言运用

  语用题不难啊,什么成语,病句,敬语的表达,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课讲的,所以还是刷题,刷他妈的,保持手感。手感也是个很玄的东西,至关重要,有时候你考完懊悔,怎么明明会做但是当时脑子岔了,那就是因为手感没到位。

  手感,不仅是刷题,还得是高质量刷题,认真做,认真订正,做好题、有价值的题,把高正确率作为习惯保持下来。



  这些笔记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语用题变化太大, 什么都可能考,我写的这些是我做题后的痕迹,我做了很多题,总结的时候当然是把需要写的写下来,没写的都是我会的,写的也只是对我自己有用处,是提醒我自己我还差什么。当然你们看看也没坏处,查漏补缺嘛,万一刚好就看到什么你们以前没注意到的。


第七题:作文

  重点来啦!!!!!我作文我是真的有点小骄傲,从没下过50分,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完成他每周布置的作文,还搞了奖励,每拿到多少次50+就可以得到他送的书(具体多少次我忘了,反正我每次都是50+),我得到了四本!!

  作文还是一个词,稳定。49~54分是二类文,55分以上才是一类文。真正高考场上一类文是凤毛麟角,要看运气的,同一篇作文,老师喜欢就给你高分,不喜欢就往死里扣,一类和二类之间仅仅一念之差。

  所以还是要看下限,小小一篇作文,占整张试卷三分之一还多的分,可以说作文分数的下限往往就决定了语文成绩的下限。

  二类文极其好写。应试的论述文其实不需要多少写作水平,真的,它不会给你充足的发挥空间,一个题目,800字,两页格子,你能写出什么惊世大作呢?所以不要在这上面测试你的写作天赋,没必要,我相信你可以写出很好的作品,但不必是你的高考作文。

  因此,第一步,放弃你在写作上的尊严吧。优秀作文大部分都是平庸的。我见过很多能写出56分高分却有时46分的同学,他们无一不是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但风格这种东西与高考格格不入,它太考验阅卷老师,56分还是46分,不取决于你。

  第二步,格式。我们语文老师(啊我好喜欢说他因为我真的觉得他牛逼)每周都会布置一篇作文,他一篇一篇看,打分,给评价,提意见。他最喜欢用的一个评价是“入体”。什么叫入体?就是标准格式,这个标准不在于规定你每一段写什么,那太僵硬死板,而是你如何谋篇布局。

1、开头

 开门见山。最好在100字内提出你的观点,清晰明确。

  ①最便捷的操作是第一句话概括题意(就是作文题目那段话讲了什么,命题作文的话就是题目是什么意思,材料作文的话就是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抵如此),然后用两三句话阐述一下,为观点做铺垫,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提出观点

  ②你也可以引用一句漂亮的话,但决不能华而不实啊,你要珍惜这方寸之地,这是阅卷老师对你第一印象诞生的地方。你可以有漂亮的开头,当然了,不要上来就排比,那会显得很低级,你可以引用,可以讲故事,但必须把握的一点是简洁,不要超过100字,而且必须与题目、与你的观点息息相关,否则就别摆上来了,浪费这么宝贵的开头空间。完了之后,第二段独句成段,立刻表明观点。

  所以关键是什么?是你的观点要显眼,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明白你这篇作文是要说什么。

  观点清晰明确是指,比如题目最后一句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关于价值观的选择,问你觉得什么更重要,那你就要说出来,到底什么更重要,千万别模棱两可,不清楚,那就是你没有观点,要直接降等的。你当然也可以说两个都重要,但个人经验来说,除非真是道德两难,做了选择就面临三观不正的问题,否则最好选出一个,这样你才好写,你才分得出主次,你的文章才有详有略而不会稀里糊涂一大篇不知所谓。观点越明确,你后文越好展开,越不会犯二次立意的大忌,你的整篇文章也就越清爽越挑不出毛病。

  一句话观点,不要使用超过两个逗号,逻辑自洽,语言简洁有力。

  另外,题目常常是会有一定倾向性的,你要识别出来,写出题人希望你写的东西,这样比较稳。不要害怕和别人撞车,这就像穿同一件衣服,谁丑谁尴尬,即使是同一个立意,你也有千百种方法写得比别人出彩,不急这一会儿。更何况,立意也是有技巧的,同一种倾向,不代表同一个立意。

2、立意

  划分作文等级第一步就是立意,高考阅卷是会给出一等立意、二等立意、三等立意的。我很想举例子,可我的高中生活感觉已经过去太久了,我尽量举一个吧。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老师讲的时候我印象稍微比较深刻,这种类型我也最拿手嘿嘿。先找出形象(?大概是这个词,意会,意会,原谅我真的记不清),农夫,黑羊,白羊。分析他们的角色,抓特征。黑羊与白羊群冲突明显,它的特征是不合群,不可爱,但显眼,不被暴风雪(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困难/盲目的群众等等)淹没。白羊群的特征是数量多,代表某种大多数。农夫可以是“我们”,可以是高位者,可以是任意一种目光。

  这道题具体的一等二等三等立意我都想不起来了,但我记得,我的立意是一等,好像是特立独行使我们脱颖而出,大概这个意思。我选择这个立意是因为它很好操作,我可以写什么是特立独行,如何脱颖而出,从众会怎样,我有很多个可以切入的角度和分论点;行文时各举几个人物的例子,这太好举了,历史上特立独行的人一抓一大把,比如我可以说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是特立独行,把“特立独行”解释为独立思考;我还可以引用鲁迅那句“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有太多相关的素材可以供我选择。

  当时在讲台上一起围着老师讨论的同学中有一个是三等立意,他写的是“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认为“黑”是缺陷,最终找到“黑”的价值是一种与自己的和解。也有道理,但他是三等,因为这个立意没有涉及到“农夫”,“黑羊”是“我”,而农夫无影无踪;而且这个角度深入下去很容易偏,你想想,他能写什么?什么是不完美,如何接受,接受之后怎样,他通篇都会围绕“不完美”,很难把点落到不完美是如何兑现价值上面(也就是黑羊作为坐标使农夫找到白羊)。

  因此,选择立意,第一点是准确,切合出题人意图,不偏不漏;第二点是好操作,要有东西可写。

  这是要练的,立意训练,看更多的作文题目,尝试更多次立意,在立意准确的基础上去琢磨要怎么立才能使这篇作文写起来更容易。

3、加分点

  开头是第一印象,立意是基础,那接下来要怎么拿到更多的分呢?

①结构

  首尾呼应。开头写了什么,结尾一定要再重复一遍,不是让你一字不差地抄,是要在你论证了大半天之后,理直气壮地再跟阅卷老师强调一遍,“你看,就是我说的这样。”也就是深化/升华,深化就是在原有主题上再说得深刻一点,简单粗暴地说也就是换几句话来重复,但要重复得有水平,比如引用一句非常牛逼而有深意的名言,点到为止;升华是指,你最后讲到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面,不是让你把这几个字写出来,也不是让你喊口号(空洞的口号最要不得),是要体现出你所论述的这个道理,对我们的人生能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指引,我们具体落实到行动上要怎么做。

  层次分明。前文说了,观点要在开头提出,而后面的文字,就要靠分论点来支撑。分论点是一句简明利落的话,不是一整个拖沓的段落。当你展开论述时,一个段落的开头,最好就是你的分论点,然后再作引用,别搞反了顺序。很多人喜欢第一句就引用啊,你真的不要,千万不要,老师看着会觉得油腻,这是我们年级的老师反复强调过的东西。一个分论点,可以用1~2段来论证,超过三段你的字数就有点危险,毕竟二类作文至少是由三个分论点来作为骨架的(三个是最好的,少于三个你就容易说废话,实际上一个论点不需要那么长的篇幅来反复地说),每个分配三段你结尾空间就受限了。

  详略得当。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要分出详略,值得写有得写的你就作为重点,别的作为补充角度的你就意思到了就行。安排的时候最好是两详一略,略的放中间,让它起到过渡的作用。如果把详写的全放前面就会看起来头重脚轻。

  行文流畅从一个论点到下一个论点,需要过渡,必须过渡,这很重要。应该没有人会以为流畅是指语句通顺这么简单吧,流畅就体现在有过渡。你的分论点之间是有联系的,不是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所有分论点连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逻辑严谨的句子,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要有这个因果关系的体现,否则你如何得出结论(你的观点),如何使你的论证有力度呢?

②闪光点

  素材。你引用的名人名言和举的人物例子,要有质量。比如,“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是不是托尔斯泰说的还是其次,但凡一谈到言论自由就有同学喜欢用这句话,用滥了就不新鲜了,你不要偷这个懒,另外去积累一句并不难,不要老是一说就掏出这句话。另外有一个,木心的,“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这句话的前一句是“往后再不劝人归正”,你连起来一读,不觉得其实有一点无奈有一点讽刺吗?我觉得很多引用这句话的人,可能忽略了前一句,你忽略了,老师不一定忽略吧。

  还有,什么司马迁啊屈原啊别来了好不好,你要实在想不出来,建议你去背《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你看看,这不全是素材吗?还这么有文采有气势,你稍微怎么着改动一下扩写一下是不是逼格就有了。

  我有一个素材本。







  这些素材我在记录时都做了分类,写关键词,比如“理想”、“磨难”,关键词一定要包含广泛,一个句子能开发出的关键词越多越好。因为素材的价值在于运用,不在于装饰你的笔记本,句子后的关键词越容易被cue到,你用到这个素材的机会就越多。

  怎么用素材呢?不是非得完全符合才引用,你一个分论点里面会有很多句用于论述的话,只要其中某一句话你觉得可以和这个句子衔接,你就用上去。但重要的是,要用得自然,要有那种随意的感觉,你要表现出“哦,说到这里,我以前看过的某本书里有句话”,引用的表达是多样的,不拘泥于“xx曾说过”。

  以及,关于素材的积累,你不要只想着越多越好,要实用,要你印象深刻。而且要二轮筛选,你到手新的素材后,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很难用,那就不要了。我本子上用蓝色马克笔勾画的都是我实际操作时觉得实用的,高考前我就只看这些,不实用的我理都不理。

  背素材很难背,因为你记录的是你不感兴趣的,你其实不喜欢,你真的喜欢怎么可能记不住呢?我小学的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瞟到一句话“什么是死亡?在女人的子宫和大地的子宫间运行的班车”(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我当时都不知道它出自哪里,但过了这么多年我还记忆犹新,因为我喜欢这句话,它令我印象深刻。

  所以,记素材要记你喜欢的,好吗?

  另外,简单提一些素材丰富又有意思的书(我觉得有意思的哈,不过里面的句子是真的好用),比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比如《送你一颗子弹》。看书真挺快乐的,语文绕不开阅读,高一高二有时间为何不看,高三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偶尔放松一下,反正看书有理。零散的句子出于功利性目的记下来,比不上你真的看过这本书。

  形式。格式新颖,这是加分点,比如题记,比如写信,这些东西可以搞一搞,但要搞得有水平,不能反而限制写作。

  字迹。我说字写得好看能直接升等你信吗?真的,作文给分就是看老师心情,同一份卷子相差5分是常有的事,那5分也许就是你的字。练字不要花里胡哨,写得都还不端正就去学什么手写体,追求个人风格,你写到卷面上的字,那就是要规规矩矩清清爽爽,踏实练吧,从笔下的每一个字开始。

  题目。题目也是第一印象的组成部分,在这上面我吃过亏。当然啦,我至今也很难取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题目,但至少我牢牢地记住了什么样的不能取:超过八字(可以是“xxxx,xxxx”这样的形式,但再多了就很累赘),口气太大(比如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艺术,那一次很多同学上来就是“论艺术”,包括我呜呜呜被批得好惨),题文无关(比如绞尽脑汁想找一个高逼格的,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办法那么深刻,越写越偏,圆不回去)。

  那什么样的题目是好的呢?一个一看就知道你这篇文章的立意的题目。和开头的开门见山道理一样,把观点亮出来,一是让老师知道你立意上等;二是你摆在这里之后就不容易偏题或者二次立意,它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三是这能逼迫你,下笔之前必须先思路清晰,你必须要想清楚了你要说什么,再动笔,这是改变大多数翻车作文的关键。

  我的作文题目被老师夸得很少,因为我确实不擅长,最多也就是“简明扼要”、“清爽”,相比于那些乱七八糟的题目,确实也算加分的点,但是还不够出彩。所以我要讲如何出彩的话,只能讲我一些取题目很厉害的同学是怎么取的,他们的题目通常会有某个巧妙的隐喻,这个隐喻会在文章里多次明里暗里地出现,而且能直接指向他的中心观点。具体怎么操作,对不起,我不会,但大概意思是题目有美感又不空,它可以摘自某本名著或某句诗(不能烂大街),又一定与作者观点紧密相连

  我们老师做过班级周刊,每周的作文他都会亲自示范(好强,真的强!!!他每期都会讲解不同的技巧),并把一些同学的优秀作文和使用的素材打在上面,还有他精心选的一些名家作品,或演讲稿或论文或短篇小说或诗歌,这些都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有一期他给我们示范了如何让应试作文有温度(不是这个词,但我回忆不起原来的词了),我觉得那是对于“既想拿高分又想追求文字的美感”的完美回答,很值得分享给你们,等我找到那一叠资料,一定做一个作文专题的分享!!!!!


  差不多就这些啦。

  还给大家放上我们语文老师亲自写的复习提纲,高考前的最后阶段。



  可以参考一下,和我前面写的对照着看看。





  我真的做过很多很多题,下过很多很多功夫。我知道高三的大家都很努力,我身边的同学也大多比我勤奋,但我的意思是,同样是做一张卷子,我有信心能提高2分,而有些同学做了当没做,这是有区别的。不要沉迷于刷题,自我感动,真的付出一份要有一份收获。

  语文提分不难,110+谁都做得到,110上125的路,我这份攻略也写出来啦。不要放过细节,不要觉得这一分不重要,那一分也不重要,那你考个屁呢。语文刷题到后面,讲究的是阅读速度,卡在文言文,说明语感不行,卡在散文题,说明不够熟练,卡在作文,说明立意不够快下笔太犹豫,这些都反映出了问题,有问题就要积极地去解决。成绩是一分一分提上去的。

  如果你还没上110分,那你基础还没打好。也就是说,高一看《古文观止》的那段时光,你拿去做别的事情了。你一定在某个板块有重大缺漏,去找到它吧,从考过的一张张卷子里把它揪出来,解决它。

  最后,任何学科,都要注重与老师的交流,你们班的老师不好,就去找隔壁班的,老师的指导绝对能令你事半功倍。


  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虽然我已经不念高中了,但也许有时候作为过来人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话也说不定呢。

  之后会抽空做其他科目的攻略嘻嘻嘻

评论(61)
热度(1334)
  1. 共23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林角崖尾 | Powered by LOFTER